专业代码:060101 专业名称:历史学 培养目标: 培养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、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,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,能够在中学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教学、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综合素质高、实践能力强的历史学科复合型人才。 培养要求: 一、热爱祖国,具有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及求真务实、团结协作、吃苦耐劳、先人后己的精神。 二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敬业精神,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,较高的文化素养,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,熟悉教育法规。 三、系统地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、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、基本方法,能够较为娴熟地运用教育学、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教学基本理论。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并重视吸收和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,不断进行知识更新。对有关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。 四、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的能力,文献检索、资料查阅的能力,较好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,社会调查及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五、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、教研、科研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,能胜任中学及中等学校的教学、教研及教学管理、学生管理工作。 六、具有一定的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、课件制作能力,能熟练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。 七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、健康的体魄,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,较高的审美素养和能力。 主要课程: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有史学概论、中国历史文选、西方史学史、历史文献学、中国史学史、中学历史教学法,共290学时,15个学分;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有中国古代史、世界古代史、中国近代史、世界近代史、中国现代史、世界现代史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、世界当代史,共860学时,48个学分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理论与训练、公益活动、社会实践、教育见习、教育实习、毕业论文,共27个学分。 修业年限:标准学制为四年,弹性学制为四至六年 授予学位:历史学学士学位。
专业代码:120901K 专业名称: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: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旅游管理专业知识,具有人文素质、国际视野,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、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,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,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等机构从事经营、管理、策划、咨询、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 培养要求: 一、掌握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,热爱祖国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具备民主和法治观念,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、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。 二、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基本知识,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针、政策和法规,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。 三、掌握一门外语,具有良好的口语交流和应用笔译能力;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,能用计算机实际处理有关旅游业务。 四、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;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。 五、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,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、具有创新精神、协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体魄。 主要课程: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有高等数学、管理学、消费者行为学、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旅游服务管理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、经济法,共483学时,28个学分;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有旅游学概论、旅游心理学、旅游市场营销、饭店管理、旅行社经营管理、专业英语、旅游经济学、旅游法规、旅游景区管理、旅游规划与开发,共504学时,32个学分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理论与训练、公益活动、社会实践、旅游企业认知实习、客房模拟实训、旅行社管理实务综合实训、餐饮模拟实训、导游模拟实训、山西旅游资源综合调查、旅游线路设计综合实习、专业实习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,共39个学分。 修业年限:标准学制为四年,弹性学制为四至六年 授予学位:管理学学士学位。
专业代码:060105T 专业名称: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: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、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掌握文物保护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,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,能够在国家机关以及文物保护、考古、博物馆等文教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、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 培养要求: 一、掌握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、知识和技能,以及相关的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; 二、基本掌握中外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; 三、熟悉国家关于文物的方针、政策,自觉遵守文物及文物保护的法律、法规; 四、具有对文化遗产鉴别、分析、评价和保护的基本能力; 五、了解文物修缮、保护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知识; 六、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 主要课程: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有: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、历史文献学、高等数学、中国美术简史、中国史学史、无机化学、无机化学实验、有机化学、有机化学实验、中国科学技术史、博物馆学概论、中外建筑史、分析化学、分析化学实验、田野考古学、旅游学概论,共710学时,36个学分;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有:文物保护学、中国古代史、普通物理、普通物理实验、考古学通论、文物摄影与绘图、文物修复与复制技术、文物修复与复制技术实验、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,共458学时,23个学分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理论与训练、公益活动、社会实践、文物保护实地观摩、田野考古实习与读书报告、文物保护技术实验(古建筑)、文物保护技术实验(石质文物)、文物保护技术实验(壁画、泥塑)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,共33个学分。 修业年限:标准学制为四年,弹性学制为四至六年 授予学位:历史学学士学位。 |